“愁之为物,惟惚惟恍。不招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群或党”,整体看这里所运用的抒情话语方式是()
A: 比喻
B: 象征
C: 对比
D: 反讽
A: 比喻
B: 象征
C: 对比
D: 反讽
举一反三
-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 老子对“道”的阐述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又进一步描述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这些文字都是老子对“太极”境界的直观描述。( )
-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下列选项对“象”和“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有()。
- 下列语句中的“道”可理解为宇宙生成的是( )。 A: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B: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C: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D: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E: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 “不知稼稽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