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不仅没有改善工人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且使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举一反三
-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代替了工人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使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无人工厂”出现。 问:是不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过时了? 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科学和技术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
-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剥削劳动。 A: 机器 B: 资本 C: 金钱 D: 工人
-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 “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以上批判异化劳动的名言出自马克思的( )。 A: 《共产党宣言》 B: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C: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D: 《资本论》
- 在机器发生故障的概率及工人修复一台机器的时间分布不变的条件下,由1名工人看管5台机器,或由3名工人联合看管15台机器时,机器因故障等待工人维修的平均时间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