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举一反三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A: 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 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A: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红与黑》反映了法国19世纪哪个年代的政治风云和阶级关系?() A: 二三十年代 B: 三四十年代 C: 四五十年代 D: 一二十年代
-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 A: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C: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 19世纪七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