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6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丞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 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 C

    内容

    • 0

      在霍光秉政晚年,汉宣帝与霍光的关系已经逐渐开始产生裂痕,最终导致了霍光家族的覆亡,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立皇后的问题,霍光与汉宣帝首先产生了矛盾 B: 霍光迟迟不肯归政,导致汉宣帝心中的不满 C: 霍光的亲党遍布朝野,纷纷在朝中占据了高位 D: 霍光曾有废宣帝的想法,这是霍光家族后来被铲除最主要原因。

    • 1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设立中外朝制度D.废除丞相制度

    • 2

      《汉书·刘辅传》注引盂康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前后左右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这一做法() A: 继承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 强化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 C: 目的是强化皇权 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3

      汉代()往往被作为内朝官来限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的权限。 A: 御史 B: 太监 C: 都尉 D: 郎吏

    • 4

      在古代日本,当天皇年幼时,太政大臣主持政事称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而关白这个词来源于《汉书 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霍)光,然后奏天子”,这是因为霍光在昭宣之时,前后执政达20多年,下面关于霍光秉政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汉武帝生前劝汉武帝立昭帝,在汉武帝去世后,与桑弘羊等共同辅佐汉昭帝刘弗陵 B: 在汉昭帝去世后,立昌邑王,二十七日后又废昌邑王,立汉宣帝 C: 在昭帝时下令召开盐铁会议 D: 在昭帝时期,镇压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盖长公主和觊觎皇位的燕王旦等人的谋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