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群而不党”是儒家推崇的交往观,“周而不比”“比而不周”及“矜而不争”也是孔子论及的交往方式。这三种交往方式哪一种和“群而不党”最接近?为什么?“群而不党”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答:________
周而不比。 “群而不党”的意思是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周而不比”的意思是团结而不勾结;“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勾结而不团结;“矜而不争”的意思是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故“周而不比”与“群而不党”最接近。 这样的交往观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为“合群团结”产生力量,而“结党营私”的人往往搞小团体,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处理事情时往往没有是非原则,这样对单位、集体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很不利的。
本题目来自[网课答案]本页地址:https://www.wkda.cn/ask/aoxtzoayexaopxo.html
举一反三
-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下列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句话出自哪里?
-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从上述文字看,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是什么?答:________(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子?答:________
- 选出下列各句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A: 周而不比:团结 B: 比而不周:攀比 C: 矜而不争:庄重 D: 群而不党:合群
内容
- 0
两道都要回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从这段文字看,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什么?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怎么样才能成为君子?
- 1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论语·子路》) A: 比而不周 B: 同而不和 C: 骄而不泰 D: 群而不党
- 2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句话出自哪里? A: 《论语》 B: 《尚书》 C: 《中庸》 D: 《礼记》
- 3
下列哪句不属于君子的作为 A: 群而不党 B: 周而不比 C: 劳而不怨 D: 争而不矜
- 4
下列哪句话不是出于《论语》()。 A: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C: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D: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