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7
    解释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含义。
  • (1)“期待视野”的内涵“期待视野”这一概念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尧斯提出的,他认为读者在阅读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时,绝不是脑子中一片空白地去阅读,而是带着他原有的文学经验与生活经验来欣赏文艺作品,这就形成了每个读者在进行审美阅读时的前期结构和心理图式,也就是审美经验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接受者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它是指接受者由现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2)“期待视野”的形成原因“期待视野”的形成,是鉴赏主体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外在的社会背景、时代氛围、文化传统、民族精神、风俗习惯等因素,也包括内在的人生态度、心理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3)“期待视野”的分类期待视野可分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分别对应于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文体期待是指艺术鉴赏者由于作品的类型和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象期待是指接受者由于作品中特定的意象和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是指接受者由于作品呈现的深层的审美意蕴、人生哲理和情感境界而引发的期待指向。(4)“期待视野”是变化的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新的艺术鉴赏实践,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视野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在修正拓宽期待视野。因为任何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审美创造的个性和新意,都会为接受者提供新的不同以往的审美经验。

    内容

    • 0

      一般认为,“期待视野”这一术语是由接受美学家()提出来的。

    • 1

      据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尧斯分析,期待视野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分别是() A: 意向期待 B: 文体期待 C: 意象期待 D: 意蕴期待

    • 2

      接受美学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姚斯提出的“期待视野”和伊塞尔提出的“空白”这两个概念。

    • 3

      文学阅读活动中的期待视野,按其接受客体的状况,可以分为个人性期待视野与集体性期待视野。

    • 4

      文学阅读活动中的期待视野,按其接受主体的状况划分,又可分为普通读者的期待视野与______ 的期待视野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