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浩的《笔法记》中记载:“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凡气传于华,遗于象,象之死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宋人开始强调象外之境。
举一反三
- 张载指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所谓气也者,非待其蒸郁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苟健顺、动止、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尔。”张载这里所表述的观点是()。 A: 凡有皆象,凡象皆气的朴素唯物论 B: 一切可感知的现象都是气 C: 太虚、气、万物都是同一实体的不同状态 D: 物质与运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 ”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是什么观点?
- 翻译: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 五代()在《笔法记》中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真者,气质俱盛”等。
- 《素问·五脏别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六者,____气之所生也,皆藏于____而象于____,故____而不____,名曰奇恒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