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某一个人进行认知的时候,通常是根据过去的观察对他是怎样一个人形成假设,每当我们看见这个人的时候就会收集更多关于他的信息,与我们原来形成的假设比较。如果被证实,就继续使用它,反之则用一个新的假设来取代它。请用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进行解释
举一反三
- 建立胜任特征模型时候,假设一个企业有100个人,那我们一般需要找()个典型特征的人进行访谈即可
- 建立胜任特征模型时候,假设一个企业有100个人,那我们一般需要找()个典型特征的人进行访谈即可。 A: 50 B: 60 C: 80 D: 100
- 我们所有人都像科学家一样建构理论,凯利称此为 A: 情绪化和非逻辑的假设 B: 个人构念 C: 科学地比较资料 D: 来自我们潜意识的领悟
- 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就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正因为我们向他提出了要求,正因为他完成了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才尊重他。
- 我们建立一个人的印象的时候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对这个人的评价,这个人强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