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在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能量状态, [br][/br] 称为()
A: 基态
B: 原子的能级
C: 第一激发态
D: 第二激发态
A: 基态
B: 原子的能级
C: 第一激发态
D: 第二激发态
举一反三
- 电子在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 )
-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轨道半径与n成正比 B: 能量的绝对值与n成正比 C: 电子在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原子的能级,是电子与核结合成原子时,能量的减少值 D: 任何时刻,一个原子中实现的只是一个轨道的电子运动,原子只具有与这运动相对应的能量,也就是只有一个能级
- 原子所处的最低能量状态称为 A: 静止态 B: 基态 C: 第一激发态 D: 初态
- 物质由原子组成,每个原子均由原子核及电子组成,电子由于受原子核的吸引力沿一定的轨道绕核旋转。核外的电子因距离核远近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壳层。每个可能轨道上的电子都具有一定的能量,且电子在各个轨道上具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称 A: 基态 B: 激发态 C: 第一激发态 D: 第二激发态 E: 跃迁
- 弗兰克-赫兹实验中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指的是() A: 原子的基态能量/e B: 原子的第一激发态能量/e C: 原子的第二激发态与第一激发态的能量差/e D: 原子的第一激发态能量与基态的能量差/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