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数据源中包含教工编号.参加工作时间.姓名.工资等字段,则下列选项中能够计算职工工龄的计算表达式是
举一反三
- 已知该窗体对应的数据源中包含教工编号、参加工作时间、姓名、工资等字段,则下列选项中能够计算职工工龄的计算表达式是( )
- 已知数据源中包含教工编号.参加工作时间.姓名.工资等字段,则下列选项中能够计算职工工龄的计算表达式是()。 A: =year(date())-year([参加工作时间]) B: = C: year(date()) D: - E: year(参加工作时间) F: G: = H: time(date()) I: - J: time(参加工作时间) K: L: =time(date())-time([参加工作时间])
- 已知该窗体对应的数据源中包含教工编号、参加工作时间、姓名、工资等字段,则下列选项中能够计算职工工龄的计算表达式是()。 A: = year(date())-year([参加工作时间]) B: = C: year(date()) D: - E: year(参加工作时间) F: G: = H: time(date()) I: - J: time(参加工作时间) K: L: = time(date())-time([参加工作时间])
- 创建一个自定义函数,计算某人到现在为止的工龄工资提示:1.工龄工资=已工作年数 * 工作一年的工龄工资2.已工作年数=当前时间 – 开始参加工作时间3.工龄工资=(当前时间-开始参加工作时间)*年工龄工资
- 创建teacher表,包含教工号,姓名和工龄字段,其中教工号字段为主键,命令为( )。 A: CREATE TABLE teacher (教工号 C(10) PRIMARY,姓名 C(20),工龄 N(6,2)) B: CREATE TABLE teacher (教工号 C(10) FOREIGN,姓名 C(20),工龄 N(6,2)) C: CREATE TABLE teacher (教工号 C(10) FOREIGN KEY,姓名 C(20),工龄 N(6,2)) D: CREATE TABLE teacher(教工号 C(10) PRIMARY KEY,姓名 C(20),工龄 N(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