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这场论争于1928-1930年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理论家粱实秋之间。梁实秋针对左翼作家提倡的无产阶级文学,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章中主张“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主张“天才”创造文学。针对革命文学倡导者,他的批评有其合理性,也不无偏颇。鲁迅指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人性”;然而“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鲁迅还指出文学与阶级性的关系,是都带,而非“只有”。
本题目来自[网课答案]本页地址:https://www.wkda.cn/ask/eepoayyyxtjeyjzo.html
举一反三
- 关于“文学基于普遗人性”的论争有什么?
- 以下属于40年代文学论争的是( ) A: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B: 关于文艺与政治、时代关系问题的论争 C: 评判“战国策”派 D: 关于胡风文艺理论的论争 E: 关于“文学自由”的论争 F: 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G: 对鸳鸯蝴蝶派的批判
- 1928--1930年发生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作为新月派理论代表参加论争的是() A: 闻一多 B: 徐志摩 C: 梁实秋 D: 胡适
-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个十年也称左翼十年,开始于()。 A: “文艺自由”的论争 B: “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C: “大众语”的论争 D: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 左翼文学运动在兴起之初,与梁实秋等人展开论争,论争的焦点是() A: 文学要不要注重形式 B: 文学要不要大众化 C: 文学要不要基于普遍的人性 D: 文学要不要用白话
内容
- 0
30年代的文学论争包括? A: 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新文学作家的批判 B: 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C: 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D: 左翼作家对林语堂、周作人等提倡幽默与闲适文学的批判 E: 大众文化对于文学与市场关系的讨论
- 1
()的文艺思想中,人性是一个基本概念: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标准。
- 2
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发生在左翼作家与之间。() A: 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 B: 胡秋原、苏汶 C: 创造社成员郭沫若 D: 鲁迅
- 3
五六十年代关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论争是由巴人的()引起的。 A: 《论“文学是人学”》 B: 《论人情》 C: 《论人情与人性》 D: 《关于人性问题的笔记》
- 4
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文学观点的是()。 A: 周作人 B: 沈从文 C: 徐志摩 D: 梁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