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初中、高中及大学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何不同?二、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当达到什么目的呢?
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个递进和上升的过程。初中:初中学习的是历史知识即中国近代史它是什么有什么、是什么的问题,了解1840年以后170多年间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历史事件?有哪些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高中:高中是在掌握了基本历史知识基础上的一个拓展,不仅要知道历史有什么、是什么,还要了解历史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都有什么,也就是回答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大学:大学在已具备了知识,并掌握了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历史未来的走向,即我们怎样看待历史。答: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国情;四个选择: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三、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自觉地以之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五、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懂得珍惜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习近平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资格。”要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举一反三
内容
- 0
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是 ( )
- 1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是?
- 2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是什么?
- 3
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
- 4
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贯穿中国近现代史一根主线是什么?你将怎样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你认为在大学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与高中学习的中国近现代史性有哪些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