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28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包括国家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包括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和社会良好风尚)的简称。我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反公序良俗”,“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表明()
    A: 法律和道德可以协同规范民事主体活动
    B: 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C: 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持
    D: 道德法制化是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根本渠道
  • A,C

    内容

    • 0

      我国民法中,都有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的内容,已经具有“公序良俗“的含义。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从民法基本原则的高度确立了禁止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这一规定体现了( )。 A: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B: 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C: 对传统民法上的公序良俗原则的维承和发展 D: 法律为道德提供价值基础

    • 1

      根据《民法典》,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 2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判断对错

    • 3

      《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 A: 公共道德 B: 公序良俗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4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是何种原则? A: 自愿 B: 公平 C: 公序良俗 D: 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