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最小相位系统而言,若采用频率特性法实现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校正,静态校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动校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举一反三
- 若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在截止频率附近有相角滞后,可利用()补偿相角滞后,用来提高系统的相位稳定裕量,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 A: 超前校正装置 B: 滞后校正装置 C: 局部反馈校正 D: PI校正
- 经典控制理论中,系统校正的在用频率法设计校正装置时,采用串联超前网络是利用它的特性,采用串联滞后校正网络是利用它的特性。
- 若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在截止频率附近有相角迟后,可利用()补偿相角迟后,用来提高系统的相位稳定裕量,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 A: 超前校正装置 B: 迟后校正装置 C: 局部反馈校正 D: PI校正
- 校正的实质是通过引入校正环节,改变系统的零极点分布,使系统满足动静态性能指标要求。()
- 什么是系统的校正?系统校正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