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1)改革[br][/br]东迁之后,周天子失去其天下共主的地位。西周时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遂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所取代。各个强国为了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争做霸主,励精图治进行改革。[br][/br]①齐国[br][/br]齐在经济、文化上都较为先进,春秋时号称泱泱大国。公元前685年,齐襄公死,桓公继位,他任用管仲为 辅佐。管仲整顿了齐国的内政和经济,齐的国力大为充实。具体的改革措施有:a.政治上,国野分治,士农工商分业定居;b.军事上,建立军政合一的军事体制;C.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盐铁官营等措施。改革使齐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齐桓公的称霸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br][/br]②鲁国[br][/br]公元前594年,鲁国宣布实行“初税亩”,即履亩而税,取代传统的"藉田以力"的徭役租。鲁国按亩收税,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br][/br]春秋时期,其他各国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 济基础方面的,没能触及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进入战国,废除世卿世禄制便成为变法 的根本任务。[br][/br]2)变法[br][/br]战国时期,吴、越衰落,韩、赵、魏诸国先后崛起,形成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对峙的局面,新旧势力之 间的矛盾加剧。由于封建秩序趋于解除体,变法遂成为历史发展的需要。在“智能之士”的策划下,各国相继出 现了变法运动。[br][/br]①魏国[br][/br]李悝是战国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在魏文侯时期任相国,在列国中率先进行了变法。其变法的内容主要有:a.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b.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c.实行平汆法,维持经济秩序;d.建立法律制度,颁布《法经》。李悝的变法取得了成功,使魏国很快富起来,成为战国初年的头号强国。[br][/br]②赵国[br][/br]赵国继魏国之后也进行了改革。赵烈侯时,公仲连任相国,他主持了赵国的改革。公仲连的改革主要集中在 教化人民、建立选官制度和改善财政方面。公仲连推荐了牛畜欣、荀欣、徐越三位有才之士,他们也分别向烈侯 提出了改革的建议。[br][/br]③楚国 …[br][/br]卫人吴起熟谙兵法,善于用兵,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妙斂入楚后受到楚悼王的重用,他以令尹的身份主持 了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是:a.废除贵族特权,打击贵族势力;b.整顿吏治,革新政治。经过变迭杯嘘亩初步改变了 “贫国弱兵”的局面,在对外战争中屡屡获胜。然而 变法影响到旧贵族的利益,吴起死后,'喽法随之失败。[br][/br]④齐国[br][/br]齐国的改革主要在齐威王时期。齐威王即位初期针对齐国“百官荒乱”的局面,在淳于髡和邹忌的协助下, 对吏治进行了整顿,同时要求广开言路,鼓励臣民书谏谤议。齐威王将齐国从封闭专制的政治羁绊中解放了出来, 齐国国力随之强盛起来。[br][/br]⑤韩国[br][/br]战国前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355年,韩昭侯起用申不害为 相,实行改革。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中不害所讲的“术”主要是指国君任 用、监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br][/br]⑥燕国[br][/br]燕国的改革始于燕王哙。在此之前,六国的改革早己完成,纷纷致力于合纵连横,而燕国尚未改革,国弱民 贫,处境险恶。燕王哙轻信鹿毛寿的进言,竟仿效传说中的尧舜禅让,将国家拱手交给子之:燕内乱外患并起, 几乎亡国。昭王即位后,广纳贤士,经过一番励精图治,使燕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br][/br]⑦秦国[br][/br]秦国长期偏居关中一隅,与西戎诸族为邻,国内未经过像春秋晋、齐等国那样剧烈的政治变革,宗法贵族势 力十分强大。秦献公励精图治,在位时曾进行过一些改革。秦孝公即位后起用商鞅变法,变法分两次进行:第一 次变法始于公元前359年,主要内容是:a.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b.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建立军功爵制度,废除奴隶主世袭特权;c.重农抑商,鼓励耕织;d.焚烧诗书,申明法令,打击复古思潮,加强思想统治;e.整顿吏治,禁绝私门请托和游说求官的政治钻营活动。这次变法取得了成效,不仅内部,在对外战争中 也连连获胜,显示了秦军的威力。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富国强兵的进程:a.改革土地制度,授土于民,允许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新设置田界,扩大亩积;b.普遍推行县制;c.迁都咸阳;d.统一度量衡;e.改革赋税制度,“舍地而税人”,按户口征收户赋和口赋;f.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用华夏族的风尚教化秦人。商鞅变法是相当成功的,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面貌,使秦国后来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最终吞 并了关东六国。[br][/br]战国时期的变法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涉及到了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其中大都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 地所有制,发展封建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都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改革较春 秋改革远为深远,地主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封建经济和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举一反三
内容
- 0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 改革的内容不同 B: 改革的方式不同 C: 改革的发动者不同 D: 改革的结果不同
- 1
孟子是下列哪个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春秋战国之交
- 2
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个霸主,商鞅变法是战国秦孝公时期,秦统一是在战国末期。()
- 3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于() A: 隋唐时期 B: 金元时期 C: 明清时期 D: 战国至秦汉时期 E: 春秋战国时期
- 4
春秋战国时期,()最后通过变法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