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4
    我国2004年宪法修改同前三次修改相比有哪些特点?
  • 答:我国现行1982年宪法迄今为止共经历了四次修改,分别是1988年宪法修正案、1993年宪法修正案、 1999年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宪法修正案。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颁布是21世纪第一次对宪法修改,其相比于前三次修改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1)修宪的理由2004年宪法修改的理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理论观点,总结了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立宪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加以修改完善,以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需要。②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哲学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上了几个大台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为国家创造较多的财政收入经济基础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也要及时进行变革,尤其是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更要如实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互相适应,引导和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③为了保障人权和改革政治体制。前三次修宪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制度方面,对保障人权和改革政治体制关注不够,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建设“政治文明”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签署两个国际人权公约,人们开始反思现行宪法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努力探索完善的具体对策。(2)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现行宪法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哪些内容需要修改,都要从客观实际的发展要求出发,由当前的国情决定。我国自1999年修宪迄今,情况已有很大变化新的形势要求现行宪法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因此及时地修改宪法是完全必要的。这次修改宪法的内容都是客观实际所要求,是顺应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需的。(3)坚持宪法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我国宪法反映实际,指导实际,因而具有对客观实际的适应性。但客观实际是恒动的,甚至瞬息万变,而宪法是相对固定的,过了一定时日,难免会同实际发生某些脱节现象。所以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地修改宪法以增强其适应性,很有必要。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在飞速发展。此次修宪就是要把新成就、新变化,尤其是要把党的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进宪法中去。这样的修正也就是增进了宪法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这次修宪是对部分内容的修改,不是大改,凡是可改可不改的尽量不改,只是非改不可的才予修改。这就保持了宪法的稳定性。(4)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修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决定修不修宪,修什么和怎样修的基本准则,这次修宪正是由宪法的人民性所决定的。修宪能使宪法更好地保障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是符合人民利益的。这次修宪把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以推进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确保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在已有大量条文确认公民基本权利、自由的基础上,增写“尊重和保障人权”;通过修宪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国家机构,使其更好地代表人民、为人民服务,等等。这次修宪工作自始至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5)强调社会保障问题这次修宪第一次在宪法意义上规定和强调了社会保障问题,不同于以往历次修宪主要关注于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由三位一体转为四位一体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回应

    内容

    • 0

      我国现行宪法经过了()次修改。 A: 一次 B: 三次 C: 四次 D: 五次

    • 1

      ‎我国现行宪法经过了( )次修改。‌‎‌ A: 二次 B: 三次 C: 四次 D: 五次

    • 2

      1982 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我国今年进行宪法的第( )次修改。

    • 3

      我国现行宪法一共经历了()次修改? A: 两次 B: 三次 C: 四次 D: 五次

    • 4

      【单选题】哪一次宪法修改,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序言?() A.1988年宪法修改 B.1993年宪法修改 C.1999年宪法修改 D.2004年宪法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