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社会主义法对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相对富裕的社会,也是一种最终走向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理想。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就是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认的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和谐的基础条件。充满活力,才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以上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2)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法可以通过发挥其社会作用、规范作用和思想影响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人类社会需要法律,需要法律发挥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就是因为法律能保护和增进人类不断追求的自由、公平与正义。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与价值。(3)社会主义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法治:①必须坚持民主法治。通过民主法治来保证社会和谐,需要稳步推进国家管理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适应社会新变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依据法律更大程度地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②必须坚持依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而这三方面的统一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③必须使社会建设和管理制度化、法律化,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可以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④必须依法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法治建设应当努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⑤必须依法调整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须进一步加强人口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法治建设。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因此,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创造思想意识条件。综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与价值,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举一反三
内容
- 0
胡锦涛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是()
- 1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
- 2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正确的是: 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其他国家构建的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3
生态和谐社会的构建的论述中,生态社会和谐包括()。 A: 社会生态和谐 B: 自然生态和谐 C: 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D: 以上都是
-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