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案例一:“十元水果”顾客爱买 近两年来,长沙的水果店里增加了一类“十元货”“五元货”,即切削后分块零卖的水果。商户们把哈密瓜、菠萝、西瓜等削好,切成一块一块的,贴上标签,用塑料杯装好,每杯卖十元或五元。“十元水果”“五元水果”的生意非常红火。虽然“十元水果”“五元水果”相比整卖的水果要贵一些,但顾客还很喜欢买。 [试析] “十元水果”“五元水果”比整卖的水果要贵一些,为什么顾客还很爱买呢? 案例二:低价不好销,高价反抢手 某珠宝店,采购到一批漂亮的绿宝石。由于数量较大,店主担心短时间销售不出去,影响资金周转,便决心只求微利,以低价销售。本以为会一抢而光,结果却事与愿违。几天过去,仅销出很少一部分。后来店老板急着要去外地谈生意,便在临走前匆匆留下一纸手令:我走后若仍销售不了出,可按1/2的价格卖掉。几天后老板返回,见绿宝石销售一空,一问价格,却喜出望外。原来店员把店老板的指令误读成“按1—2倍的价格出售”,他们开始还犹豫不决,就又提价一倍,这才使绿宝石一售而空。 [试析]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该珠宝店销售成功客观上用的是一种什么价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