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通知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
A: 乾隆时期商业不发达
B: 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C: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A: 乾隆时期商业不发达
B: 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C: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举一反三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 清朝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中外贸易活动只限于( )一个口岸通商 A: 泉州 B: 广州 C: 宁波 D: 厦门
- “广州十三行”是一个规范化管理的对外贸易行业团体。由于英国商人为了扩大在中国的贸易北上宁波,清政府出于防范外夷进入中国的腹地等种种原因,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广州自此成为中国对海外贸易的唯一合法口岸。从材料得出的信息不正确的有() A: 体现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B: 广州仍然对外进行贸易 C: 实行闭关政策最初的目的主要防范外 D: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要扩大对中国的出口
- 1370年,设在“六国码头”江苏太仓黄渡的市舶司被废止,改设宁波、泉州、广州三处市舶司,分别负责与日本、琉球、占城暹罗及西洋诸国的贸易。1408年,历史上首次在边疆内地设置市舶司,管理西南贡品,表现出市舶司已由主要管理海外贸易转为专管朝贡贸易,从贸易管理机构变成了接待处。
-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宁波等三口岸,只留()一地对外通商,从此以后直到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中外贸易就一直被严格限制在广州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