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7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实行严刑重罚B.君主无为而治C.推行德治仁政D.恢复礼乐秩序
  • 依据题干“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实行严刑重罚,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A.

    内容

    • 0

      “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材料反映了( )。 A: 注重刑罚的原则 B: 无为的政治主张 C: 自由平等的思想 D: 变革进取的精神

    • 1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其思想属于(  )A.強调赏罚的法家思想B.提倡无为的道家思想C.提倡道徳的儒家思想D.主张选贤的墨家思想

    • 2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种观点属于 : A: 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 B: 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 C: 法家实行法治的思想 D: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 3

      宋代佛教强调“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这主要反映出( ) A: 佛道的思想冲击 B: 佛教的中国化 C: 佛儒的思想融合 D: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 4

      先秦有思想家提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 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B: 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C: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D: 墨子讲求实际功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