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二)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三)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学习,学业上就会陷入困境。”(四)孔子说:“(对于学问,)懂得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五)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并采纳,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的缺点时就应注意改正。(六)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感到疑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自己心意做事,而不超越法度。”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时:按时。习:温习,复习。之:代指学到的知识。亦:也。说:愉快,高兴。这个意义现在写作“悦”。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朋:这里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知:知道,了解。愠:怨恨,心里不满。而: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君子:这里指道德修养高的人。而:顺承连词。可以:可以凭借。为师:做老师。矣:相当于“了”。罔:迷惑不解。通“惘”。殆:危险。这里是“学业上陷入困境”的意思。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则:就。知:懂得,知道。好:喜爱。乐: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是“以(它)为乐”。三:在这里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其:他们,他们的。从:采纳,听从。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由天主宰的命运。耳顺:大意为听人说话,可以听出其中隐而未露的意思。耳,听觉。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过。矩,本指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法度。
举一反三
- 最能体现孔子的核心“仁”思想的语句是哪一句?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语录《论语》1、,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为政》)5、子曰:“见贤思齐焉,。”(《里仁》)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7、曾子曰:“,任重而道远。,不亦重乎?8、子曰:“岁寒,。”(《子罕》)
- 默写《论语》中经典句子:[br][/br]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不亦君子乎?”[br][/br]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 ?传不习乎?”[br][/br]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____ , ____。”[br][/br]子曰:“____,患不知人也。”[br][/br]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 。”[br][/br]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 。”[br][/br]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 ,____,是知也!”[br][/br]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____ , ____ 。”[br][/br]子曰:“____ , ____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br][/br]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 。”
- 阅读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至理名言:(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2)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子绝四:毋意(不凭主观臆测),毋必(不绝对肯定),毋固(不固执已见),毋我(不唯我独尊)。”(《论语·子罕》)(3)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4)相互学习,能者为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请思考:阅读上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1、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22、本文选自___________是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2分)2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3]择其善者而从之(从:)[4]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2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5.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
内容
- 0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1
子曰:“学而<sup>①</sup>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sup>②</sup>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 2
翻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 4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