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红旗谱》的英雄谱系化。
英雄的“谱系化”是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1)表现中国农民成长为革命英雄的历史过程,并由此塑造一批英雄性格《红旗谱》主要通过生活于滹沱河畔锁井镇上的朱、严两家三代农民同地主冯老父子两代人之间的斗争经历,表现了中国农民成长为革命英雄的历史过程,并由此塑造了一批英雄性格。《红旗谱》以“朱老巩大闹柳树林”拉开序幕,同时也将第一代农民英雄推向了历史的前台。这也是老一代农民反抗斗争的缩影。地主冯兰池为了独吞公产,命令砸掉农民为修桥补堤集资购地的凭证古钟。朱老巩为维护四十八村人们的利益拼死保护古钟,他的老伙计严老祥也挺身而出,两人大闹柳树林。但是,在当时的情形下,朱老巩与严老祥与地主阶级的单打独斗是不可能胜利的。冯兰池略施调虎离山计,古钟难逃厄运,而朱老巩却为此家破人亡。这一悲惨结局说明,虽然中国农民不乏敢于斗争的勇气,但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他们自发的斗争是无法逃脱最终的悲剧命运的。(2)运用典型化手段塑造英雄人物《红旗谱》的正文是从25年后朱老忠带着复仇的决心回到锁井镇开始的。朱老忠回乡,一场新的斗争即将开始,第二代农民也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朱老忠是第二代农民英雄中,最富有个性和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作者用了典型化手段,几乎让他集中国农民传统英雄特点于一身:一方面他对统治阶级有着强烈的阶级仇恨;另一方面对同志、对战友又义重如山。25年后,他回到故乡,提出“一文一武”的计划,虽然此计划有着局限性,但也表现出他具备了不同于旧时代农民英雄的新的素质和新的思想境界。在对待“脯红鸟事件”、“大贵被抓丁”和“反割头税”中的表现,集中体现出其处事成熟果断的一面,但这时他虽有胆识、有胆略,却还没有超出个人抗争的范围。直到他找到共产党之后,其性格才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斗争相应地从自发为转向自觉,而他也由一个农民英雄跨进了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行列。除朱老忠以外,在第二代农民形象中,严志和、朱老明、朱老星、老驴头等也都是独具个性的人物,其中对严志和着墨较多。严志和与朱老忠一样对地主阶级充满了激烈的仇恨,并且勤劳朴实、善良本分,但他却生性软弱、胆小怕事,不及朱老忠豪爽果断、敢作敢为。反割头税斗争的成功使他鼓起勇气,在以后的抗日战争中,成为了一名英勇的游击队员。严志和的思想发展历程代表了当时中国大多数农民的真实处境,因而也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3)展现从大革命到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图作为第三代农民英雄的江涛、运涛、大贵、二贵以及春兰、严萍等,由于所处时代、环境不同,与他们的上一代有了不同的机遇与命运。他们成长的年代,共产党已经在农村开展了斗争,他们在斗争中很快成长起来,并把革命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正是通过三代农民苦难史、斗争史和命运史的描绘,《红旗谱》概括了中国农民从自发反抗到自觉斗争的历史转折,展现了从大革命到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图景,让人们看到了一代代农民英雄成长的艰难曲折的道路。(4)人物个性的相互对照与映衬《红旗谱》对农民英雄谱系的构建,不仅具有不同时代的不同特征,显示出成长的逻辑轨迹,而且在个性也有着相互的对照与映衬。尤其是性格的对比描写,使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例如,朱老巩与严老祥既是朋友,又一同站在了与冯兰池斗争的第一线,但两人的性格不同,一个粗爽、一个细致;第二代农民中的朱老忠与严志和,也具有不同的性格,一个经验丰富、有着领袖本色,一个则保守封闭、目光短浅;第三代中更是如此,同为知识青年,运涛更显稳重、谨慎,江涛则更聪明、热情。再如同为地主,冯兰池的统治方法比较传统,他凶狠、毒辣,一方面残酷地剥削农民,另一方面又警惕农民运动的兴起;冯贵堂由于受到欧美风雨的熏陶,统治手段则比较阴柔,因而也比冯兰池更难提防,他表面上实行“人道”,对农民实行“安抚”政策,尽管面目各异,但本质相同,这样就写尽了地主阶级的反动与残忍。这种性格对比的人物描写,也使《红旗谱》的人物塑造更加丰富而富有个性。在刻画人物时,作者较少运用抽象的叙述、静态的描写和心理的刻画,而是着重以一个人物的行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
举一反三
内容
- 0
梁斌的《红旗谱》是一部具体表现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历史的“史诗性”作品
- 1
《红旗谱》梁斌以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雄健豪放的笔触勾画了这部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绘制了中国共产党旗帜下的农民英雄谱。
- 2
《红旗谱》的作者是 ( )。 A: 梁斌 B: 吴强 C: 杨沫 D: 罗广斌 杨益言
- 3
《红旗谱》的作者是() A: 梁斌 B: 吴强 C: 杨沫 D: 柳青
- 4
《红旗谱》的作者是? A: 柳青 B: 李准 C: 梁斌 D: 杨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