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9
    当前我国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根本含义是什么?与儒家的以德治国有何本质区别
  • 没有区别,一样.因为道德是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反应,没有阶级性.请看道德的定义:“道德究竟为何物?什么是道?什么是德?道是宇宙整体自然的规则,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纲领.举例来说,我们人的身体,从母亲生下来之后,整个身体器官就按一定的规则在运作,整个身体的运作规则,就是道.道不是谁设计的,自自然然就是道.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时,各个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够彼此协调运动.人在世间如能随顺自然的规则就是行道,这是多么科学、多么自在的生活!行道有得于心,行道有得于身,谓之德,它是局部运作的原理原则.譬如我们眼睛是一个局部,眼能见,见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见、耳之德能听、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尝,每个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与规则,若规则错乱,人就生病了.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也有其道.如果我们了解人道的内容,在人与人相处时,就自然能和谐有序,从而减轻现今人们所承受的来自人际关系紧张、人事冲突频繁的精神压力.如果我们掌握了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之道,怎么会遭受生态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即便是君子爱财,也要取之有道.这种种人类生存之道就在传统文化里.现在我们通过人道伦常揭开传统文化的一角:古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为五伦:夫妇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君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朋友关系.相应的,人类道德伦常是: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诚友信.在这种情况下,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秩序井然,人们生活工作心情顺畅,有安全感.相反,人类若失去道德伦常,则表现为:家庭矛盾加剧,离婚率攀升;父母“孝养”孩子,自身却老无所养的颠倒人伦,人丧失了做人的基础;兄弟关系淡漠,甚而反目为仇;工作场上,上级欺压下属、下属反叛上级或单位;人与人相互欺诈,没有人情和信义.在这种情况下,从家至社会人际关系反常、紧张,社会缺乏信用和规则,冲突加剧,人们精神压力大,内心痛苦,缺乏安全感.道不是制度学说,而是自然的关系法则.道德也没有古今、中外的界限.人行道,心有所得则生智慧,身有所得则健康长寿.道法自然,所以道德本身绝不是人为的框架,而是随顺自然的产物.”

    内容

    • 0

      中国古代推崇德治,认为要以德治国,所谓“为政以德”。实行德治的手段是()。

    • 1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依法治国比以德治国重要。( )

    • 2

      下列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不同 B: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C: 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 D: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就是要将道德要求变成全体公民的法律义务

    • 3

      儒家提倡以()来治国。

    • 4

      下列有关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____。()。 A: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不同 B: 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 C: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D: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就是要将道德要求变成全体公民的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