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博物馆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载:(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完全吻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50余字,却包括了数十个项目的综合统计,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有()
A: 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
B: 《集簿》对研究东汉地方行政制度有学术价值
C: 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D: 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A: 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
B: 《集簿》对研究东汉地方行政制度有学术价值
C: 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D: 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C
举一反三
- 东海县博物馆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载:(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条完全吻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50余字,却包括了数十个项目的综合统计,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有() A: 《集簿》是我国迄今首次发现的郡国向朝廷呈报的上计簿 B: 《集簿》对于进一步研究东汉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C: 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D: 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
- 《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材料反映当时() A: 实行分封制 B: 建立县制 C: 确立行省制 D: 推行群国并行制
- 西汉时期郡之下的最主要的行政区划是? A: 县 B: 道 C: 侯国 D: 邑
- 西汉时期行政区划,郡下面少数民族地区被划分为 A: 县 B: 道 C: 侯国 D: 邑
- 朝代县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层级秦朝郡县制郡—县二级制汉代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东汉末期:州—郡—县二级制三级制
内容
- 0
汉平帝时规定郡国、县道邑侯国、乡、聚(村)地方学校依次叫()
- 1
西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 A: A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 B: 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 C: C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D: D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
- 2
县的上一级政区可能是:( ) A: 郡 B: 侯国 C: 府 D: 省 E: 朝廷
- 3
朝代建置名称历史沿革地方体制秦设鄣郡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汉设丹阳郡公元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辖县十七。公元139年分设宣城郡。西汉郡国并行。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唐设置宣州武德三年(620年)改郡为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州。领县九。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 4
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 王国 B: 侯国 C: 郡 D: 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