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致橡树》鉴赏
爱情,这是多么美好的字眼,我们在爱情中寻找自我的完整,但是却往往最后迷失在爱情中而失去自我,特别是女人。可是诗歌中却塑造了一个在爱情中依然自尊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这个女性形象的自我意识是以“绝不”的断然否定形式表现和确立的,它否定了传统现实生活和文化中女性的理想模式:家中的天使,具有牺牲奉献精神的女性,否定了女性对男性的依附、陪衬、摆设等传统意义上的角色限定,而强调男女两性人格地位上的平等。与北岛等朦胧诗人阴暗、冷峻的意象不同,舒婷笔下的象征符号体系(例如橡树、鸢尾花、凌霄花、紫丁香、紫云英、三角梅以及蒲公英等)充分展示了“朦胧诗”语言柔软、细腻与蕴藉的一面,这也可以说是女性诗歌在探索属于自己的言说方式的一种尝试,尽管这种探索从性别意识的角度说未必十分自觉。这些“软性”话语折射出在文学创作刚刚走出禁欲年代之时一部分人的抒情要求。
举一反三
内容
- 0
舒婷是《致橡树》的作者。
- 1
《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
- 2
简述舒婷《致橡树》的艺术特色。
- 3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br/>)
- 4
《致橡树》的作者是女诗人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