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9
    试述历代关于“意境”的论说。
  • ①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 ②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山水训》“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镜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山水训》“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山水训》“写貌物情,摅发人思。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画意》 ③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范宽山水浑厚,有河塑气象,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寒林孤秀,挺然自立,物态严凝,俨然三冬在目。” ④清代笪da重光《画筌》“山之厚处即深处,水之静时即动时。林间阴影无处营心,山外清光何从著笔?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熬(贝字底)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⑤近代金城《画学讲义》“山水之难,莫难于意境。笔墨非不苍古,气韵非不深穆,章法非不绵密,一落窠臼,便是凡手。清初四王,麓台最逊,以其意境凡近,千篇一律也。是故善画者,不须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即一树一石,落想不同,下笔自异。表现自我,则景物之情形,及景物所生之情绪,皆自我感应,而表白其景物之所以也。画家之心目,归于化工之极致。其尽善尽美之施出,既非可强致假借,尤其由来者渐矣。是殆所谓景物形象之外无我,我之外无景物形象也。

    内容

    • 0

      以下哪些为孔子关于“好学”的论说?( )

    • 1

      在《论语》中孔子关于《乐》的论说有( )

    • 2

      下列哪项不属于《美文的沙漠》的艺术特点() A: 文采与论说兼备 B: 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C: 意境优美 D: 语言简洁明快

    • 3

      中国古代所有思想文化当中的最支撑、最基本的概念是()。 A: 定论说 B: 道论说 C: 气论说 D: 天论说

    • 4

      在《论语》中孔子关于“事父母”的论说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