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1
    论述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特点和历史意义。
  • 唐末人民生活的困苦。唐代后期,江南的社会经济虽有某些发展,但从皇帝到各级官吏,对人民的压榨不断,人民无法生活,只有起来反抗地主阶级及其政府。859年,裘甫领导浙东农民起义;868年,庞勋领导桂林戍卒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但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领袖以天补平均大将军、冲天大将军为号召,反映义军具有模糊的平均、平等要求,标志农民起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义军在斗争中注意分化敌人,避实就虚,运用流动战术,在前后十年间,经过十二个省,行程两万余里。这是农民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 唐末农民战争基本上瓦解了唐政府的腐朽统治,打击了大地主庄田经济,扫荡了门阀残余,使残存的士族门阀“丧亡且尽”。土地集中和农民逃亡的问题因而缓和,自耕农增多,佃客的身份地位稍有改变。这就为五代、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内容

    • 0

      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河北起义军的领袖是().

    • 1

      1351年,白莲教首领()、()发动红巾军起义,元末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

    • 2

      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役是(),基本上消灭了秦王朝赖以生存的军队。

    • 3

      简述元末红巾军起义的历史意义。

    • 4

      元末反元农民大起义被称为() A: 黄巾军起义 B: 绿林赤眉起义 C: 太平天国起义 D: 红巾军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