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元杂剧的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结构上说,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前面还有一个楔子。
B: 从内容上说,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
C: 元杂剧每一折用一套曲子,这些曲子分别属于不同的宫调。
D: 元杂剧一般是由正末或正旦独唱,称为末本或旦本。
A: 从结构上说,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前面还有一个楔子。
B: 从内容上说,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
C: 元杂剧每一折用一套曲子,这些曲子分别属于不同的宫调。
D: 元杂剧一般是由正末或正旦独唱,称为末本或旦本。
举一反三
- 元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由正末、正旦或其他角色独唱。
- 元杂剧一本通常由( )组成,一折用一套曲。除此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楔子。所谓楔子,即( )的意思,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来( ),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则起着( )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
- 下面有关元杂剧的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名德信,大都人。他的杂剧代表作有《西厢记》。《西厢记》的曲词华美,并有诗的意境。作者常常结合剧情,在景物描绘中,构成抒情意味极浓的意境。 B: 宾白、唱词(曲词)、科范(科介、介、科)是杂剧的三个构成成分。唱词的格式较严格,每一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每一套曲子通押一韵。 C: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由男主角主演的戏称“末本”,由女主角主演的戏称“旦本”。元杂剧男主角不称“生”,而称“末”。京剧等戏曲则有生、旦、净、丑四大分行。 D: 由于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所以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 元杂剧的剧本结构,一般是由四折加一楔子。折既是元杂剧的段落,也是音乐单位。( )
- 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