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在波波玩偶实验中,儿童因为受到了()才学会了攻击行为?
  • 替代强化

    内容

    • 0

      在一个经典实验中,研究者将3-6岁的儿童分成三组,先让他们观看一组成年男子对充气玩偶进行攻击,如大声吼叫或拳打脚踢。然后,让第一组儿童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成人的表扬和奖励;让第二组儿童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个成人的惩罚;第三组儿童只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之后,研究者把这些儿童一个个单独领到一个房间里去,房间里放着各种玩具,其中包括玩偶,对儿童的行为观察表明,第一组儿童产生较多的攻击性行为,第二组则比第三组表现出更少的攻击行为。<br/>请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该试验进行分析。

    • 1

      儿童经常观看暴力电影、电视易导致其产生攻击性行为,支持该观点的实验是() A: 波波玩偶实验 B: 恒河猴实验 C: 陌生情境实验 D: 棉花糖实验

    • 2

      中国大学MOOC: 波波玩偶实验中的控制组是

    • 3

      在一个经典实验中,研究者将3~6岁的儿童分成三组,先让他们观看一组成年男子对充气玩偶进行攻击,如大声吼叫或拳打脚踢。然后,让第一组儿童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成人的表扬和奖励;让第二组儿童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后受到另一个成人的惩罚;第三组儿童只看到成年男子攻击玩偶。之后,研究者把这些儿童一个个单独领到一个房间里去,房间里放着各种玩具,其中包括玩偶,对儿童的行为观察表明,第一组儿童产生较多的攻击性行为,第二组则比第三组表现出更少的攻击行为。<br/>问题:<br/>请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该试验进行分析。

    • 4

      波波玩偶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于1961年进行的关于攻击性暴力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实验。他在1963年和1965年又对此专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波波玩偶是与儿童体形接近的一种充气玩具。波波玩偶实验对于班杜拉研究观察学习、创建其社会学习理论起了关键作用。()在该实验中,班杜拉选用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因为通常儿童很少有社会条件反射。班杜拉试图使儿童分别受到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然后将这些儿童置于没有成人榜样的新环境中,以观察他们是否模仿了成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非攻击性行为。()班杜拉为这个实验制定了4个假设:(1)目击了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将试图模仿或实施类似的攻击性行为,即使榜样不在现场。此外,他相信这些孩子的行为将会与那些目击了非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以及没有观察任何榜样的儿童大为不同。(2)榜样不在现场时,目击了非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将不仅少于目击了攻击性成人榜样行为的儿童,而且少于没有观察任何榜样的儿童。(3)儿童将更乐于模仿同性榜样的行为,因为儿童通常更为认同同性的成人与家长。(4)由于攻击性行为更多地具有男性A.()实地实验()B.()实验室实验()C.()单因素实验设计()D.()多因素实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