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1
    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 答: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包括;(1)行政执行环境与方案预评估①对法律与制度环境做预评估行政执行首先面临着合法性的问题,执行主体需要了解行政决策是否与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更要了解在决策执行与落实的过程中,不论是内容还是程序是否有国家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支持。现代国家治理是依法治理,行政执行中的各个流程都处在法律的制约之下.执行主体在了解法律与制度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人执行层面,并在必要时向上级行政机关申报以取得上级的批准与认可,有时还要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并提请有关机构审批,不得先斩后奏或边斩边奏。②对组织环境做预评估行政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面临和承担较多的义务与挑战,所以在执行伊始就必须考虑组织机构是否完善、体制是否顺畅、人力资源是否充足等组织环境,这样才能使决策通过组织及其成员贯彻下去。③对物质与技术环境做预评估行政执行离不开特定的物质基础,包括经费、物资上的准备。执行主体对所需资金必须事先筹措并制定出使用计划;必须有一定的设备条件,除去必需的设备和物质以外,对于工作人员的生活起居条件也应当做好安排,安定的生活是高效工作的必要保证。社会事务日益复杂、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技术条件、技术力量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这里的技术环境既包括技术设备的适当水平,又包括技术人员与专家力量的使用。④行政执行方案预评估在对上述环境因素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行政执行主体还需要对决策方案的具体执行进行预评估。对方案进行预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决策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对决策可行性的预测:对决策执行效果的预测。(2)行政执行的动员与沟通行政执行动员是指行政执行主体在进行执行前或执行伊始,通过各种方式,将待执行的决策方案向全社会或是执行客体进行解释与传播,获取各种有利资源,从而降低执行阻力、实现高效执行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执行动员的实质就是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包括制度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合法性资源。行政执行动员包括不同的行为指向;①向上的行为指向。行政执行主体要通过向上级有关部门的报告、游说等活动,获得尽可能多的执行资源。②向下的行为指向。行政执行主体通过传达、教育、宣示、表态、整合等各种方式,寻求组织内部的各类资源,谋求组织内部成员对决策方案的认同和支持,使执行主体内部达成一致,资源获得最大程度的整合。③对外的行为指向。行政执行主体通过以大众传媒为主的各种方式向执行客体乃至于全社会传达行政决策的目的、程序与具体方案,传递决策的合法性,力求获得包括执行客体在内的全社会的认同与支持,从而使执行能够如期如愿地进行,提高执行效率,降低执行成本,避兔社会矛盾。沟通是公共行政执行过程中各级组织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是对于政策及其相关问题获得统一认识的方法和程序(3)行政执行的任务分解与目标管理①行政执行的任务分解,就是把复杂的项目与整体的任务逐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目标要素,直到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为止。在对行政执行任务分解与下达的过程中,要注意坚持以下原则:a.整体性原则。任务分解既可以按工作性质下达,也可以按空间时间下达的,但是最终分解所得到的各个行政任务。合起来必须完整地覆盖原行政决策,不得有遗漏。b.专业化原则。由行政决策分解而来的、准备下达给所属各行政机关的行政任务,必须与拟接受任务的行政机关的专业职能对口,这是“科层一功能”的组织体制特征所决定的。c.具体化原则。任务分解后下达的任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不能笼统、抽象、模棱两可,工作效果尽可能地量化体现。d.权责一致原则。上级向承担任务的行政机关布置任务时,应考虑到该机关及其负责人的职责与拟承担任务所需要的职权是否一致。e.时效性原则。上级部门对任务的完成时间要有明确的规定,比较复杂的任务要对各阶段的完成时间都应傲明确规定。②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具体来说,是指在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③在公共行政执行过程中,对分解后的任务进行目标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定具体目标;第二阶段是实现目标:第三阶段是对执行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①在行政执行过程中,要使目标管理方法取得预期的成效,还必须注意下列条件:其一,要有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制定执行的整体目标和任务分解目标:其二,一线执行人员要积极参加目标的制定和实现过程:其三,情报信息要充分:其四,上层管理者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要有相应的控制能力:其五,对实行日标管理而带来的风险应予以激励;其六,对一线执行人员要有信心。同时,在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时,也要防止一些偏差出现,比如:不宜过分强调定量指标而忽视定性的内容,要根据多变的环境及时调整目标等。(4)行政执行的行政协调与利益协商①行政协调就是在行政执行中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执行的总目标,谋求社会和谐,把各项行政管理活动加以调节,引导各执行主体之间、执行主体和执行客体之间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同步地、和谐地完成任务的过程。广义的协调不仅包括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而且包括外部的协调。狭义的协调专指行政组织内部纵横各方面的协调。行政协调的原则包括:出发点的整体原则;计划周密原则;领导者主动原则;工作人员参与原则;沟通渠道畅通原则:内外关系动态原则。②行政利益协商行政协调的核心是利益调适。行政协调能否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在执行主体内部、执行主体之间、特别是执行主体和执行客体之间是否实现了充分的利益协商和整合。要整合执行主体之间、执行主体内部、执行主体和执行客体之间的利益,就要注意;首先在行政执行上,合理划分执行的权限与层次:其次,承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允许对利益诉求的差异性进行协商。第三,在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利益整合。(5)行政执行的反馈与再决策①行政执行反馈的方式方法包括;结合目标管理对项目执行的阶段性报告进行审阅,发现执行中的问题,这是及时反馈主要的途径:实地考察,即执行主体实地考察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外部接触,即与机构外部人员(包括执行客体)进行接触,了解真实的执行情况。通过这些方式方法,执行主体才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特别是执行过程中的偏差。②政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行政执行主体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决策方案所做的补充或修正。它同时兼有行政执行和决策制定的双重特征,它属于既有决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个部分,其目的是直接为既有决策的执行服务。

    内容

    • 0

      下列不属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环节的是()。 A: 行政规划 B: 行政决策 C: 行政执行 D: 行政监督

    • 1

      市场营销执行过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 2

      执行决定阶段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 3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颁布的行政执行的措施有哪些?行政执行遇到了哪些阻力?

    • 4

      创业过程的主要环节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