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患者视远屈光不正后,让其双眼注视眼前40cm处视标并不断在双眼前同步给予正镜,直至视标变模糊,则测量的数值为()。
A: 调节幅度
B: 调节范围
C: 调节准确度
D: 正相对调节
E: 负相对调节
A: 调节幅度
B: 调节范围
C: 调节准确度
D: 正相对调节
E: 负相对调节
举一反三
- 负镜片法测双眼调节幅度,视标位于眼前40cm的位置,在双眼前加-5.00D时,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该被测者的调节幅度 A: 4D B: 6D C: 7.25D D: 7.50D
- 负镜片法测双眼调节幅度,视标位于眼前40cm的位置,在双眼前加-4.00D时,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该被测者的调节幅度 A: 4D B: 6.25D C: 6.50D D: 7D
- 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正确的是 A: 屈光不正先矫正,再进行。 B: 视标固定于40厘米,直接在被检者眼前加负镜片直至模糊。 C: 先单眼后双眼测量。 D: 增加的负镜片度数加上原来的2.5D即调节幅度的值。
- 远视标法测量调节幅度,眼前加-3.00D视标出现持续性模糊,该被测者的调节幅度为()。 A: 4.00D B: 3.00D C: 6.00D D: 5.50D
- 远点与近点的距离为()。 A: 调节幅度 B: 调节范围 C: 调节准确度 D: 正相对调节 E: 负相对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