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为了体现新课标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理念,在一次初中一年级的体育课上,拿了篮球、足球、皮筋、跳绳等体育器材,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器材,选好器材后王老师就让学生自由分组练习
(1)王老师本课的设计属于对新课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教学理念的误解。把激发运动兴趣,理解成只要学生"玩得开心"就是激发了运动兴趣。为了让学生能"玩得开心",王老师准备了足球、篮球、跳绳、皮筋等多种器材,但却只是按兴趣分组,然后自由练习,没有严谨地组织教学,也没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的玩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玩,玩过之后在学生心里什么也没留下。体育课可以让学生玩,但是要在玩过之后让学生有所收获,或是技能水平的提高,或是心里的成就感、满足感的充盈,这样才是玩得有价值、有意义。由此可以说明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是不合理的。(2)如果是我,会以《运动乐园》为主题设计一堂各式运动的体验课。具体教学思路是:①在课堂常规中宣布课的任务环节,点明今天课的主题是《运动乐园》,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要用心体会,试试能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然后选用游戏"篮球保卫战"和绳操作为准备活动,用游戏代替常规的跑步和徒手操。游戏使用篮球,让学生通过篮球运球技能完成游戏,体会自己控球技能还需要如何提高。绳操是用跳绳来完成,能让学生了解绳子不仅可以用来跳,还能创编成韵律操。②基本部分从用皮筋组织"趣味跳跃"开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越过不同高度的皮筋,女生可以跳皮筋,各种花样均可,男生可以用跳高的方式越过皮筋,学生也可以创编各种跳跃的方式。在此环节运用皮筋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各种跳高技能,能同时激发学生的创编欲望。基本部分的第二个练习是"足球高尔夫"游戏,通过传接球方式完成游戏,让学生感受足球的乐趣,巩固足球传接球技能。最后把学生分成6人小组进行"各取所长"的游戏,游戏的完成需要小组每个成员完成自己所选择的项目基础上,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③放松环节选择最简单的拉伸和拍打,边做放松老师边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今天的"运动乐园"中有什么样的运动体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等。
举一反三
- 影响初中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因素有()。 A: 学生数量、学生个体差异、教师的组织能力、器材的数量 B: 学生数量、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学内容、学生个体差异 C: 学生数量、体育教学目标、学生个体差异、体育场的器材 D: 学生数量、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个体差异
- 影响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因素有哪几个? A: 师生数量 B: 体育场地器材 C: 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 D: 学生个体差异
- 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器材布置等属于() A: 体育教学环境 B: 教学器材 C: 物质条件 D: 教学条件
- 学生喜欢老师这样教学() A: 让学生自己学习,自由自主 B: 老师教学,固定模式 C: 选学功课
- 影响初中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因素不包括()。 A: 师生数量 B: 体育场地器材 C: 学生个体差异 D: 教师水平高低
内容
- 0
是指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某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教学实际情况,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 1
中国大学MOOC: 在开发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方面,应创造性的发掘已有设施器材多种利用的可能性,从而有效的服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2
郑强所在年级的全部学生和他弟弟郑轩所在年级的全部学生共同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学习,他们的老师也都是王老师,王老师在给其中一个年级上课时,另一个年级的学生做自己的作业。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 班级授课制 B: 分组教学制 C: 复式教学 D: 现场教学
- 3
是指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某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教学实际情况,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A: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B: 体育单元教学设计 C: 体育学期教学设计 D: 体育水平教学设计
- 4
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就是“()”和“()”。 A: 老师的“教” 学生的“学” B: 老师的备课 学生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