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气候、地形、水体对人口分布的作用。
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雨量来实现的。一般说来,过于寒冷、干燥或湿热的地区均不适合于人类居住。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带,特别是极地、副极地地区,由于严寒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而成为人口稀少的地区。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无法耕种,水源奇缺,使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或少人区。而在热带雨林地区,尽管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生长快,吃、穿、住等条件易于解决,但气温过高、雨量过多,使土壤肥力难以保存,且细菌孳生迅速,疾病容易流行,同样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地区(如亚热带和温带)成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口分布多趋向于低平地区,其原因是气温和气压都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降低,它直接制约着人们的生理机能。对某些人而言,1800m 的海拔即可引起高山反应,超过4000m 就有可能因气压过低而造成死亡。山地和高原与同一纬度的平原相比,具有寒冷、风大的特点, 再加上土层瘠薄,交通困难, 对发展生产不利。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易于开发。因此,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和高原上人口分布较稀疏。但是,低纬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如亚的斯亚贝巴、拉巴斯、基多、墨西哥城、圣菲波哥大、昆明等。水体除了作为水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所用外,还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载体和通道,也是人类副食品的一个源地。在人口地图上,我们很容易发现:海岸地区比内陆腹地具有更高的人口密度。古文明的发祥地都出现在大河两岸,中世纪以来兴起的大小城市也大多是沿河、沿湖、沿海分布。目前, 世界上的许多大城市是港口。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水体往往成为人口分布的先决条件。
举一反三
- 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我国人口为什么主要分布在黑河—腾冲线东南?
- 【单选题】有关人口和人口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候通过气温来影响人口的分布 B. 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的分布 C. 降水越多,人口密度越大 D. 距离海洋的远近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大
- 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在空间上体现为()。 A: 人口纬向分布 B: 沿海分布 C: 人口垂直分布 D: 人口城乡分布
- 新疆绿洲农业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青藏高原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 A: 气候 热量 B: 地形 气候 C: 地形 热量 D: 气候 地形
- 人口空间分布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 A: 人口密度和人口质量 B: 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 C: 人口质量和人口分布 D: 人口密度和人口年龄
内容
- 0
读左图“中国地形地势分布”和右图“中国人口分布”,完成下列各题。人口最稠密的盆地是() A: 准噶尔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 1
514.自然景观由地形,气候,水体,生物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所构成。
- 2
城市的自然要素主要包括 A: 地形 B: 水体 C: 气候 D: 植被
- 3
在自然因素方面,可能会影响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植被 D: 灾害
- 4
影响工业分布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形、气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