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认为“天理”就在“人欲”之中,因此欲望必然是合理的。
举一反三
- 王夫之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 A: 只讲天理 B: 只讲人欲 C: 只讲天理,不讲人欲 D: 既讲天理,有讲人欲
- 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是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这一主张() A: 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B: 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D: 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
- 对“存天理,灭人欲”理解正确的是? 对人的欲望持完全否定态度。|人的欲望对于成圣成贤是有害的,要灭除人的欲望,以与天理相合。|天理常为人欲所遮蔽,要通过自律修身,断除一切欲望,使天理复明。|肯定人的合理欲望,主张节制不合理的欲望,以使天理复明。
- 对“存天理,灭人欲”理解正确的是()。 A: 人的欲望对于成圣成贤是有害的,要灭除人的欲望,以与天理相合 B: 对人的欲望持完全否定态度 C: 天理常为人欲所遮蔽,要通过自律修身,断除一切欲望,使天理复明 D: 肯定人的合理欲望,主张节制不合理的欲望,以使天理复明
- 王夫之指出,“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体现了明清社会以人欲反思天理的特点。? 正确|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