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7
    分析《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内容

    • 0

      《狂人日记》中狂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1

      1917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个“狂人”形象,“狂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

    • 2

      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否真狂?请判断并分析。

    • 3

      《狂人日记》中狂人的“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 4

      《狂人日记》的“小序”与“日记”间存在“矛盾”之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日记是“迫害狂”的狂人所写,是“荒唐之言”; B: “小序”写到,从前的狂人已经康复了,并且候补做官去了; C: “小序”交代了《狂人日记》这一书名是狂人康复后所题; D: 表现了《狂人日记》包含的双重观点和双重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