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实践的历史性。( )
  • 内容

    • 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据此回答下面试题。23、实践之所以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这是因为()A.实践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实践是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D.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24、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不用炸药炸,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社会性D.时间的历史性

    • 1

      愚公应不应该该移山

    • 2

      《愚公移山》中,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A: 无事可做 B: 大山是他的敌人 C: 为了交通便利

    • 3

      你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 A: 要向愚公那样娴熟掌握移山的技能 B: 愚公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C: 从事事业要诚敬专一,既能把工作做好 D: 结交朋友,要深入了解对方

    • 4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寓言,其大意是说:愚公因王屋和太行二山挡住了出行之路,遂决定移二山到北海之尾。同村智叟知道了愚公移山之事,不以为然,并质疑愚公之举。对此愚公进行了反驳,其理由是“子又生子,孙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因此通过努力不愁不能把两座大山移去。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愚公的“移山”之举其实是在制定一项长期政策。请运用公共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愚公的“移山”政策是否可行?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