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30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②往焉,雉兔者③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镜,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④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释】①传:古代典籍文献。②刍荛者:割草打柴的人。③雉兔者:猎取野鸡野兔的人。④阱:陷阱,次指陷民于死。⑴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译文:臣始至于镜,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译文:⑵孟子对比文王之囿和齐宣王之囿,旨在说明什么样的道理?答:
  • 28.(7分)⑴①译文:(我听说)周文王的园囿方圆有七十里,有这样的事吗?②译文:我初到齐国国境时,先向人询问了齐国最大的禁忌是什么,然后才敢入境。⑵答:孟子用这个对比旨在告诉国君:作为帝王,要能与民同乐,共享有大自然。这样才能拉近与人民的距离,使百姓乐意归依。

    举一反三

    内容

    • 0

      下列各句中含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句子时____。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 是以君子远疱厨也。 C: 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也,何也? D: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 1

      下列各句的“诸”,有语气词用法的是() A: 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左传·僖公十三年》) B: 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左传·昭公三年》) C: 子路曰:“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论语·先进》) D: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孟子·梁惠王下》) E: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法言·君子》)

    • 2

      下列句子中的“者“字不是指示代词的是()。 A: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B: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C: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在焉。 D: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3

      下列句子中的“者“字不是指示代词的是()。 A: A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B: B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C: C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在焉。 D: D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4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