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重要结论。他认为人可以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
王夫之
举一反三
-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 在知行观上认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互相为用的教育家是()。
-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这一说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 行可以包括知 B: 知可以包括行 C: 知必能行 D: 知行合一
- 王夫之认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这一观点属于() A: 朴素唯物论 B: 主观唯心论 C: 狭隘经验论 D: 唯理论
- 中国哲学家王夫之认为:“由行而行则知,由知而知所行”,“行可兼知,行高于知”,这种观点是() A: 唯心主义的知行观 B: 形而上学的知行观 C: 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D: 旧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内容
- 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的这句格言着重告诉我们() A: 事事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认识 B: 获得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 D: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1
行可兼知
- 2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改造自然,不仅仅是改变自然物的形态,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物中贯注人的
- 3
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后来改名为陶知行,认为“知”是“行”之始,认识先于实践。43岁时,他再次改名为陶行知,提出“行”是“知”之始,有实践才有认识。陶行知的再次改名给我们的启发是( )。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C: 认识不重要 D: 只有实践最重要
- 4
()提出了“制天”的思想。他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改造自然、战胜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