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注释家把“德”注释为“得”,认为德是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心有所得。这个解释表达的意思有___________。
A: 道德品质是道德规范在个人行为中的实现
B: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唯一途径是道德教育
C: 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D: 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社会实践
A: 道德品质是道德规范在个人行为中的实现
B: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唯一途径是道德教育
C: 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D: 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社会实践
举一反三
- 我国古代注释家把“德”注释为“得”,认为德是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心有所得。这个解释表达的意思有______ A: 道德品质是道德规范在个人行为中的实现 B: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唯一途径是道德教育 C: 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客观内容的外在表现 D: 道德品质是个人在一次两次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心理特征
- 道德的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实践,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通过()和()。 A: 道德教育 B: 家庭规范 C: 社会舆论 D: 职业道德规范
- 我国古代注释家把“德”注释为“得”,认为德是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心有所得。这个解释表达的意思有___________。
- 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集中表现为()。 A: 道德要求 B: 道德规范 C: 道德品质 D: 道德理想
- 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与凝结,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行为 C: 道德品质 D: 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