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仁格竹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有一年,王守仁和朋友们一起讨论通过“格物致知”来做圣贤,决定先从自家花园亭子前面的竹子格起。年轻的王守仁同朋友坐在亭前,面对着竹子,全神贯注,目不旁视,静静地体会着关于竹子的道理。一天、两天过去了,没有任何收获,到了第三天,朋友累病了。王守仁则继续面对竹子,静坐体会。到了第七天,王守仁也病倒了,却始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来。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的故事。你认为,这个典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守仁格竹》的故事告诫我们,只凭消极地、静止地观察,是不能获得对于事物的理性认识的;只有全身心下功夫,不懈探索,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举一反三
内容
- 0
理学心学代表人物陆九渊和王守仁,王守仁又称()集心学之大成,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
- 1
集心学之大成者是明代的王守仁
- 2
明代的王守仁认为
- 3
王守仁为清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
- 4
王守仁的“格物致知”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