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问题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

  • 2022-06-04 问题

    在中国古代法律中,“贼罪”是指()。 A: “害良” B: “窃货” C: 强奸 D: “诈伪”

    在中国古代法律中,“贼罪”是指()。 A: “害良” B: “窃货” C: 强奸 D: “诈伪”

  • 2021-04-14 问题

    唐律疏议篇目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_

    唐律疏议篇目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_

  • 2022-06-15 问题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 2022-06-08 问题

    商朝有一种罪名相当于后世的诈伪、内乱、谋反等罪名,这个罪叫做()。 A: 不从誓言 B: 不吉不迪 C: 颠越不恭 D: 暂遇奸宄

    商朝有一种罪名相当于后世的诈伪、内乱、谋反等罪名,这个罪叫做()。 A: 不从誓言 B: 不吉不迪 C: 颠越不恭 D: 暂遇奸宄

  • 2022-06-11 问题

    中国大学MOOC: 《元史》卷一百零二《刑法志》:“诸蒙古人居官犯法,论罪既定,必择蒙古官断之,行杖亦如之。诸四怯薛及诸王、驸马、蒙古、色目之人,犯奸盗诈伪,从( )治之。”

    中国大学MOOC: 《元史》卷一百零二《刑法志》:“诸蒙古人居官犯法,论罪既定,必择蒙古官断之,行杖亦如之。诸四怯薛及诸王、驸马、蒙古、色目之人,犯奸盗诈伪,从( )治之。”

  • 2022-06-01 问题

    “天雨粟,鬼夜哭”是说的是那一件事? A: 以前苍颉创造文字,上天担心从此诈伪萌生、去本趋末、弃耕作而务锥刀、天下缺粮,于是降粟雨;鬼恐怕被书文所揭发,故夜哭。 B: 开天辟地故事 C: 鬼神故事 D: 神话故事

    “天雨粟,鬼夜哭”是说的是那一件事? A: 以前苍颉创造文字,上天担心从此诈伪萌生、去本趋末、弃耕作而务锥刀、天下缺粮,于是降粟雨;鬼恐怕被书文所揭发,故夜哭。 B: 开天辟地故事 C: 鬼神故事 D: 神话故事

  • 2022-06-05 问题

    中国大学MOOC: 据说卫嗣公曾派人假意要通过关市,当使者受到负责通关的官吏为难时便故意贿赂这名官吏,由此一来,卫嗣公知道官吏为非。此则事例中嗣公的做法运用了哪种诈伪术?

    中国大学MOOC: 据说卫嗣公曾派人假意要通过关市,当使者受到负责通关的官吏为难时便故意贿赂这名官吏,由此一来,卫嗣公知道官吏为非。此则事例中嗣公的做法运用了哪种诈伪术?

  • 2022-06-05 问题

    据说卫嗣公曾派人假意要通过关市,当使者受到负责通关的官吏为难时便故意贿赂这名官吏,由此一来,卫嗣公知道官吏为非。此则事例中嗣公的做法运用了哪种诈伪术? A: 循名责实 B: 挟知而问 C: 倒言反事 D: 疑诏诡使

    据说卫嗣公曾派人假意要通过关市,当使者受到负责通关的官吏为难时便故意贿赂这名官吏,由此一来,卫嗣公知道官吏为非。此则事例中嗣公的做法运用了哪种诈伪术? A: 循名责实 B: 挟知而问 C: 倒言反事 D: 疑诏诡使

  • 2022-06-03 问题

    用真诚营造融洽的沟通氛围,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白居易写道:“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他认为唐太宗很善于营造融洽的沟通氛围。 B: 清代金缨《格言联璧》中写到: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金缨认为:应该用真诚营造融洽的沟通氛围。 C: 大锁、铁杆和钥匙的故事说明应该用真诚的心去沟通。 D: 沟通时要方法巧妙,偶尔的虚情假意不可以让对方联想到:“黄鼠狼给鸡拜年,鳄鱼的眼泪,笑里藏刀,口蜜腹剑,阴险狡诈”等。

    用真诚营造融洽的沟通氛围,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白居易写道:“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他认为唐太宗很善于营造融洽的沟通氛围。 B: 清代金缨《格言联璧》中写到: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金缨认为:应该用真诚营造融洽的沟通氛围。 C: 大锁、铁杆和钥匙的故事说明应该用真诚的心去沟通。 D: 沟通时要方法巧妙,偶尔的虚情假意不可以让对方联想到:“黄鼠狼给鸡拜年,鳄鱼的眼泪,笑里藏刀,口蜜腹剑,阴险狡诈”等。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