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问题

    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给谁致书,再次申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2.0分)

    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给谁致书,再次申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2.0分)

  • 2022-10-26 问题

    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给谁致书,再次申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A: 蒋介石 B: 杨虎城 C: 张国焘 D: 张学良

    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给谁致书,再次申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A: 蒋介石 B: 杨虎城 C: 张国焘 D: 张学良

  • 2021-04-14 问题

    在1920年8月致书毛泽东:“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的是

    在1920年8月致书毛泽东:“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的是

  • 2022-05-29 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出自《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出自《 》。

  • 2022-06-16 问题

    ()在1920年8月致书毛泽东:“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 A: 林伯渠 B: 董必武 C: 周恩来 D: 蔡和森

    ()在1920年8月致书毛泽东:“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 A: 林伯渠 B: 董必武 C: 周恩来 D: 蔡和森

  • 2022-06-05 问题

    “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帝览之不悦,谓鸿胪卿曰:‘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此内容出自下列那本书中?() A: 《日本书纪》 B: 《后汉书》 C: 《隋书倭国传》 D: 《古事记》

    “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帝览之不悦,谓鸿胪卿曰:‘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此内容出自下列那本书中?() A: 《日本书纪》 B: 《后汉书》 C: 《隋书倭国传》 D: 《古事记》

  • 2022-06-15 问题

    “有妇致书于所适,开缄无一字,先画一圈,次画一套圈,次連画数圈,次又画一圈,次畫两圈,次画一圆圈,次画半圈,末畫无数小圈。”通过这段话可推断出,应用文起源于()。 A: 画圈 B: 结绳记事 C: 画符表意 D: 思念

    “有妇致书于所适,开缄无一字,先画一圈,次画一套圈,次連画数圈,次又画一圈,次畫两圈,次画一圆圈,次画半圈,末畫无数小圈。”通过这段话可推断出,应用文起源于()。 A: 画圈 B: 结绳记事 C: 画符表意 D: 思念

  • 2022-05-31 问题

    下列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度: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 数: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 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 以: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下列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度: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 数: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 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 以: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2022-06-05 问题

    苏轼曾致书鲜于子骏,言:“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那么这首词指的是《( )》。(只需要填写词牌名) 苏词“愿谢公雅志莫相违”中的谢公指的是(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东坡之词( ),稼轩之词豪。”[br][/br] 所谓“( )”,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苏轼的词从内容上来分,大致可以分为写景诗、幽默诗、政治诗和( )。 “雪泥鸿爪”这一成语出自苏诗《( )》。 ( )的诗歌是宋诗最杰出的代表,开拓了宋诗的新境界。 苏诗表现了宋诗散文化、( )的特点。 荷尽已无擎雨盖,( )。 ( ),无情送潮归。

    苏轼曾致书鲜于子骏,言:“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那么这首词指的是《( )》。(只需要填写词牌名) 苏词“愿谢公雅志莫相违”中的谢公指的是(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东坡之词( ),稼轩之词豪。”[br][/br] 所谓“( )”,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苏轼的词从内容上来分,大致可以分为写景诗、幽默诗、政治诗和( )。 “雪泥鸿爪”这一成语出自苏诗《( )》。 ( )的诗歌是宋诗最杰出的代表,开拓了宋诗的新境界。 苏诗表现了宋诗散文化、( )的特点。 荷尽已无擎雨盖,( )。 ( ),无情送潮归。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