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7 问题

    孔子说“吾不如老圃”中的“圃”是( )

    孔子说“吾不如老圃”中的“圃”是( )

  • 2022-05-27 问题

    孔子说“吾不如老圃”中的“圃”是( )。 A: 蔬菜 B: 菜园 C: 菜农 D: 菜种

    孔子说“吾不如老圃”中的“圃”是( )。 A: 蔬菜 B: 菜园 C: 菜农 D: 菜种

  • 2022-06-03 问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其中孔子称樊迟为“小人”,意思就是说樊迟缺乏德行。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其中孔子称樊迟为“小人”,意思就是说樊迟缺乏德行。

  • 2022-06-15 问题

    下列诗句涉及的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先知先觉人称圣,老圃老农自服输。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④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A: 杜甫、诸葛亮、孔子、范仲淹 B: 孔子、范仲淹、诸葛亮、杜甫 C: 杜甫、范仲淹、孔子、诸葛亮 D: 孔子、杜甫、诸葛亮、范仲淹

    下列诗句涉及的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先知先觉人称圣,老圃老农自服输。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④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A: 杜甫、诸葛亮、孔子、范仲淹 B: 孔子、范仲淹、诸葛亮、杜甫 C: 杜甫、范仲淹、孔子、诸葛亮 D: 孔子、杜甫、诸葛亮、范仲淹

  • 2022-06-12 问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樊迟问稼的故事说明( ) A: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B: 我国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C: 我国古代不重视农业 D: 孔子不懂农业知识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樊迟问稼的故事说明( ) A: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B: 我国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C: 我国古代不重视农业 D: 孔子不懂农业知识

  • 2022-06-09 问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对话反映了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对话反映了

  • 2022-06-17 问题

    樊迟请学稼,子日:“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日:“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日:“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反映了古代教育( )。 A: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 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 脱离生产劳动 D: 形式简单

    樊迟请学稼,子日:“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日:“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日:“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反映了古代教育( )。 A: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 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 脱离生产劳动 D: 形式简单

  • 2022-06-01 问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②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翻译划线的句子①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②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2)孔子的话你赞同吗?说说理由。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②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翻译划线的句子①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②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2)孔子的话你赞同吗?说说理由。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