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5 问题

    第五本第四折“永老无别离”的下一句是: A: 盛明唐圣主。 B: 万古常完聚。 C: 敕赐为夫妇。 D: 天下庶民富。

    第五本第四折“永老无别离”的下一句是: A: 盛明唐圣主。 B: 万古常完聚。 C: 敕赐为夫妇。 D: 天下庶民富。

  • 2022-05-27 问题

    明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四评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曰:“此登楼览景慕同类也。……对此风景,情何以堪乎。()”

    明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四评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曰:“此登楼览景慕同类也。……对此风景,情何以堪乎。()”

  • 2022-05-28 问题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材料说明唐政府() A: 防止官商分利,实行重农抑商 B: 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C: 放松市场管理,实行重商政策 D: 鼓励商业的正常发展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材料说明唐政府() A: 防止官商分利,实行重农抑商 B: 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C: 放松市场管理,实行重商政策 D: 鼓励商业的正常发展

  • 2022-05-28 问题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材料说明唐政府() A: A防止官商分利,实行重农抑商 B: B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C: C放松市场管理,实行重商政策 D: D鼓励商业的正常发展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材料说明唐政府() A: A防止官商分利,实行重农抑商 B: B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C: C放松市场管理,实行重商政策 D: D鼓励商业的正常发展

  • 2022-10-29 问题

    中国大学MOOC: 史载,“武后已后,王侯妃主京城第宅日加崇丽”,如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竞起第舍,以侈丽相高,拟于宫掖,而精巧过之。”说明唐时对权贵之家建造楼阁没有严格的限制。

    中国大学MOOC: 史载,“武后已后,王侯妃主京城第宅日加崇丽”,如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竞起第舍,以侈丽相高,拟于宫掖,而精巧过之。”说明唐时对权贵之家建造楼阁没有严格的限制。

  • 2022-10-29 问题

    史载,“武后已后,王侯妃主京城第宅日加崇丽”,如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竞起第舍,以侈丽相高,拟于宫掖,而精巧过之。”说明唐时对权贵之家建造楼阁没有严格的限制。 A: 正确 B: 错误

    史载,“武后已后,王侯妃主京城第宅日加崇丽”,如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竞起第舍,以侈丽相高,拟于宫掖,而精巧过之。”说明唐时对权贵之家建造楼阁没有严格的限制。 A: 正确 B: 错误

  • 2022-07-26 问题

    《新唐书》中记载:"(卢商)早孤,家篓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莘,皆中。"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证明唐 代科举制( ) A: 体现了自学成才的途径 B: 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C: 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进士科是入仕的唯一途径

    《新唐书》中记载:"(卢商)早孤,家篓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莘,皆中。"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证明唐 代科举制( ) A: 体现了自学成才的途径 B: 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C: 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进士科是入仕的唯一途径

  • 2022-06-09 问题

    王之涣《凉州词》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人们对此句大都这样理解:“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但古代有人把“黄河”解释作“黄沙”,理由是:“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再加第二句写其空旷寥廓,愈觉难堪。”(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竺可桢先生从物候学的角度,认为应作“黄沙”,并且引了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等诗句,证明唐时玉门关一带春天刮风多黄沙。“黄沙”与“黄河”,你觉得各是从哪个角度讲的?说说你的理由。

    王之涣《凉州词》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人们对此句大都这样理解:“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但古代有人把“黄河”解释作“黄沙”,理由是:“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再加第二句写其空旷寥廓,愈觉难堪。”(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竺可桢先生从物候学的角度,认为应作“黄沙”,并且引了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等诗句,证明唐时玉门关一带春天刮风多黄沙。“黄沙”与“黄河”,你觉得各是从哪个角度讲的?说说你的理由。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