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9
    宋人笔记《萍州可谈》中记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铒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这种现象反映了()
    A: 世风日下,唯利是图
    B: 农工商皆本的意识已经普及
    C: 士人阶层兴起,开始受到社会重视
    D: 宋代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 D

    举一反三

    内容

    • 0

      《萍州可谈》中记载: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试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这表明( )成为了择婿的标准。 A: 才华 B: 门第 C: 品行 D: 功名

    • 1

      朱或《萍州可谈》中提到“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这反映了宋代婚姻中重( )的趋势。 A: 礼仪 B: 资财 C: 科举 D: 贞节

    • 2

      朱或《萍州可谈》中提到“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这反映了宋代婚姻中一种什么趋势( ) A: 重礼仪 B: 重资财 C: 重科举 D: 重门第

    • 3

      下列()项与宗法制无关。 A: 榜下捉婿 B: 桐叶封弟 C: 烽火戏诸侯 D: 昭穆制度

    • 4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 B: 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 C: 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 D: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