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A: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举一反三
-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提出上述言论的思想家是() A: 李贽 B: 顾炎武 C: 黄宗羲 D: 王夫之
-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材料显示黄宗羲() A: 反对儒家正统思想 B: 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学 C: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 (10分)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材料二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得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请回答:(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位思想家?(2)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思想主张是什么?(3)近代学者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的用于自勉的警句是什么?你认为当前我们应该如何实践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