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孙权、刘裕:表现词人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慨叹恢复中原的壮志未酬。
B: 刘义隆:暗指张浚草率北伐失败,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北伐。
C: 廉颇:以之自比,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愤和苦闷。
D: 词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使孙权英武的形象跃然纸上。
举一反三
- 下列对词中用典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r/>) A: 孙权、刘裕:表现词人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慨叹恢复中原的壮志未酬。 B: 刘义隆:暗指张浚草率北伐失败,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北伐。 C: 廉颇:以之自比,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愤和苦闷。 D: 词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使孙权英武的形象跃然纸上。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 以刘义隆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 .以刘义隆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 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 B: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 C: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慨叹自己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草率出兵)
- 对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 B: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 C: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打遍天下无敌手,壮心不已)prefix="o"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D: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 古时候一边雄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一边感喟壮志难酬的诗人是 A: 辛弃疾 B: 陈亮 C: 陆游 D: 岳飞
内容
- 0
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写于作者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上。1204年,执政的韩侂胄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积极备战,并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 B: 诗言志,词也言志。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词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表达了对韩侂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的史实进行讥讽,警戒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 C: 词的最后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了一个典故,作者怀念廉颇,吊古伤今,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那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 .这首词用典较多,且全词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词人对收复失地、完成救国大业的深谋远虑。词人“怀古”,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的抒怀服务。
- 1
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 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B: 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 C: 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的目的。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创业,颂刘裕重在北伐。 D: 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
- 2
“一尊还酹江月“讲的是作者把酒祭江,抒发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
- 3
中国大学MOOC:抒发忧怀国事的哀愁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是辛词的重要内容。
- 4
下列关于辛弃疾《水龙吟》的分析错误的是() A: 本词主题:壮志难酬的家国悲愤 B: 豪放为主的词风 C: 表达了作者低沉消极的情绪 D: 以比兴之法,抒豪壮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