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
- 王某、张某与李某素有仇隙。某日,王某持刀追杀李某,眼见李某逃脱,此时张某在暗中将李绊倒后即跑开,王某只当李自己摔倒,上前将李某砍成重伤。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王某和张某的行为构成共同故意杀人罪。 ()
- 王某向李某借款5万元,逾期难以归还,李某要求王某要回借给张某的4万元旧债以此偿还自己的债务,被王某无理拒绝。李某心急,遂向法院直接起诉了张某。关于此案的当事人,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李某是原告,王某是被告,张某是第三人. B: 李某是原告,张某是被告,王某是第三人 C: 李某是原告,张某是第三人,王某是共同被告 D: 李某是原告,张某是被告,王某不能参加诉讼
- 王某欠张某1万元借款,王某到期无力还钱。张某打听到李某尚欠王某15000元。王某一直没有向李某催要,张某对此可以采取下列行为中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是()。 A: 张某在获得王某的授权委托后,可以王某的名义起诉李某,请求其偿还债务 B: 张某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起诉要求李某偿还债务1万元 C: 张某起诉王某,把李某列为第三人,请求他们二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D: 张某直接向李某请求偿还1万元债务
- 张某与王某将其共有的设备租赁给李某后,因李某使用不当造成设备严重损坏。张某与王某作为共同原告诉至法院要求李某赔偿8万元。法院经过审理后判决责令李某赔偿6万元。张某不服提出上诉,认为李某应当赔偿自己8万元。此时,下列关于二审当事人诉讼地位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 张某作为上诉人,王某与李某作为被上诉人 B: 张某作为上诉人,李某作为被上诉人,王某作为原审原告参加诉讼 C: 张某作为上诉人,李某作为被上诉人,王某无需参加诉讼 D: 张某与王某作为上诉人,李某作为被上诉人
- 张某与李某是邻居,一日张某和李某吵架,张某带着儿子张乙闯入李家殴打李某。李某的儿子李乙下班回家路上与从李家回来的张某相遇,张某便与张乙一齐将李乙打伤。李某的妻子王某以原告身份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负责赔偿打伤其夫的医药费200元。李乙也向法院提起了以张某为被告的诉讼要求赔偿自己医药费。假定法院受理了王某的起诉,下列关于法院处理本案的做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 通知李某参加诉讼 B: 如果李某不同意参加诉讼,则人民法院可以裁定终结案件的审理 C: 如果王某不愿退出诉讼,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驳回起诉 D: 可将王某和李某作为共同原告
内容
- 0
张某(男)于2002年6月与李某(女)办理了结婚登记,婚后生育一女。为了能有一个儿子,张某在没有与李某离婚的情况下,伪造了假身份证与王某在2007年9月办理了结婚登记,并共同生活。第二年,张某与王某生育一子。后李某知晓了真实情况,请求法院判决张某与王某的婚姻无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张某与李某的婚姻是合法、有效的婚姻 B: 张某与王某的婚姻构成重婚,重婚为无效婚姻 C: 无论王某是否知晓张某已婚,均违反我国《婚姻法》规定的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D: 在王某不知晓张某已婚的情形下,不构成刑法上的重婚罪
- 1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夜晚持刀进入一狭窄小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自己进人小巷抢劫了一妇女2000元钱。张某与李某会合后对李某说:“什么也没抢着,这妇女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李某信以为真。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错误?() A: 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既遂 B: 张某构成抢劫罪,李某不构成犯罪 C: 张某构成抢劫罪既遂,李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D: 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未遂
- 2
张某因李某养的狗咬伤诉至法院,要求李某赔偿。在诉讼过程中,李某认为张某被咬伤是因为张某故意逗狗所致。关于本案举证责任分配说法正确的是()。 A: 李某应当就张某受伤与自己的狗没有因果关系进行举证 B: 张某应当就自己没有逗狗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C: 李某应当对张某故意逗狗而被咬伤的事实举证 D: 张某应当就自己受伤及自己没有逗狗的故意负举证责任
- 3
张某、李某是同事。2000年,张某为购房向李某借款2万元,约定2001年1月1日前归还。债务期满后,张某并未归还此借款,因两人关系较好,李某也未催要。2002年10月,张某和李某结婚,婚前两人未就夫妻财产关系进行特别约定,婚后两人就居住在张某当年借钱所购买的房子里。因性格不合,两人又于2006年6月1日离婚。2006年7月,李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张某归还借款及其利息。在张某的下列抗辩中,根据法律哪些是不能成立的 A: 张某说,自己对李某的债务在两人结婚后,已经因混同而消灭了 B: 张某说,自己对李某的债务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 C: 张某说,自己对李某的债务已经抵销了李某在婚姻存续期间应交的房屋住宿费 D: 张某说,当年的借款合同并未约定利息,因此自己不应该支付李某利息
- 4
王某为了杀害张某,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让李某向张某开枪,李某开枪将张某打死。王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