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问题

    “家本北边,志节慷慨”中“北边”指的是?()

    “家本北边,志节慷慨”中“北边”指的是?()

  • 2022-05-29 问题

    《报刘一丈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节?

    《报刘一丈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节?

  • 2022-06-07 问题

    某班打算从方如芬、郭嫣然、何之莲等三名女生中选拔两人,从彭友文、裘志节、任向阳、宋文凯、唐晓华等五名男生中选拔三人组成大学生五人支教小组到山区义务支教。要求:(1)郭嫣然和唐晓华不同时入选;(2)彭友文和宋文凯不同时入选;(3)裘志节和唐晓华不同时入选。 如果郭嫣然入选,则下列哪位也一定入选 A: 方如芬 B: 何之莲 C: 彭友文 D: 裘志节

    某班打算从方如芬、郭嫣然、何之莲等三名女生中选拔两人,从彭友文、裘志节、任向阳、宋文凯、唐晓华等五名男生中选拔三人组成大学生五人支教小组到山区义务支教。要求:(1)郭嫣然和唐晓华不同时入选;(2)彭友文和宋文凯不同时入选;(3)裘志节和唐晓华不同时入选。 如果郭嫣然入选,则下列哪位也一定入选 A: 方如芬 B: 何之莲 C: 彭友文 D: 裘志节

  • 2022-06-07 问题

    某班打算从方如芬、郭嫣然、何之莲等三名女生中选拔两人,从彭友文、裘志节、任向阳、宋文凯、唐晓华等五名男生中选拔三人组成大学生五人支教小组到山区义务支教。要求:(1)郭嫣然和唐晓华不同时入选。(2)彭友文和宋文凯不同时入选。(3)裘志节和唐晓华不同时入选。 若何之莲未入选,则下列哪一位也未入选 A: 唐晓华 B: 彭友文 C: 裘志节 D: 宋文凯 E: 方如芬

    某班打算从方如芬、郭嫣然、何之莲等三名女生中选拔两人,从彭友文、裘志节、任向阳、宋文凯、唐晓华等五名男生中选拔三人组成大学生五人支教小组到山区义务支教。要求:(1)郭嫣然和唐晓华不同时入选。(2)彭友文和宋文凯不同时入选。(3)裘志节和唐晓华不同时入选。 若何之莲未入选,则下列哪一位也未入选 A: 唐晓华 B: 彭友文 C: 裘志节 D: 宋文凯 E: 方如芬

  • 2022-05-30 问题

    《佛说诸德福田经》中说:“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出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五德超世务,名曰最福田,供养获永安,其福第一尊。”请以此来分析:为什么出家僧众是殊胜的福田?

    《佛说诸德福田经》中说:“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出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五德超世务,名曰最福田,供养获永安,其福第一尊。”请以此来分析:为什么出家僧众是殊胜的福田?

  • 2022-06-30 问题

    诗人屈原抓住橘树什么秉性,与自己的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托物言志,砥砺志节。 A: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B: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C: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D: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诗人屈原抓住橘树什么秉性,与自己的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托物言志,砥砺志节。 A: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B: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C: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D: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 2022-05-29 问题

    某班打算从方如芬、郭嫣然、何之莲等三名女生中选拔两人,从彭友文、裘志节、任向阳、宋文凯、唐晓华等五名男生中选拔三人组成大学生五人支教小组到山区义务支教。要求: (1)郭嫣然和唐晓华不同时人选; (2)彭友文和宋文凯不同时人选; (3)裘志节和唐晓华不同时人选。 若唐晓华入选,则下列哪两位一定入选( ) A: 方如芬和郭嫣然。 B: 郭嫣然和何之莲。 C: 彭友文和何之莲。 D: 任向阳和宋文凯。 E: 方如芬和何之莲。

    某班打算从方如芬、郭嫣然、何之莲等三名女生中选拔两人,从彭友文、裘志节、任向阳、宋文凯、唐晓华等五名男生中选拔三人组成大学生五人支教小组到山区义务支教。要求: (1)郭嫣然和唐晓华不同时人选; (2)彭友文和宋文凯不同时人选; (3)裘志节和唐晓华不同时人选。 若唐晓华入选,则下列哪两位一定入选( ) A: 方如芬和郭嫣然。 B: 郭嫣然和何之莲。 C: 彭友文和何之莲。 D: 任向阳和宋文凯。 E: 方如芬和何之莲。

  • 2022-06-19 问题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是 A: 世禄制 B: 征召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是 A: 世禄制 B: 征召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 2022-06-14 问题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A: 两汉时期 B: 魏晋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A: 两汉时期 B: 魏晋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 2021-04-14 问题

    徐复观《我的读书生活》中写到“一个人读了书而脑筋里没有问题,这是书还没有读进去。”余纪忠在《追怀》的最后写到“‘余自四十五岁以后,乃渐悟孔孟思想为中华文化命脉所寄,今以未能赴曲阜亲谒孔陵为大恨也。’一生志节,概见于此。”通过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徐复观所说的“问题”指当代如何祭祀孔孟的问题。 (2.0分)

    徐复观《我的读书生活》中写到“一个人读了书而脑筋里没有问题,这是书还没有读进去。”余纪忠在《追怀》的最后写到“‘余自四十五岁以后,乃渐悟孔孟思想为中华文化命脉所寄,今以未能赴曲阜亲谒孔陵为大恨也。’一生志节,概见于此。”通过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徐复观所说的“问题”指当代如何祭祀孔孟的问题。 (2.0分)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