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7 问题

    谁有2017年名校练加考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的答案?

    谁有2017年名校练加考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的答案?

  • 2022-06-03 问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清代科举描述正确的是()。 A: 清代的科举是三年一考 B: 没有加考 C: 有40多个状元出自江苏 D: 近一半的状元出自北方

    下列选项中,关于清代科举描述正确的是()。 A: 清代的科举是三年一考 B: 没有加考 C: 有40多个状元出自江苏 D: 近一半的状元出自北方

  • 2022-06-06 问题

    I don't think that the new strict requirements for obtaining a driving license will result in a decrease in traffic accidents. A: 我不认为新的严格的没收驾驶执照的规章制度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减少。 B: 我不认为交通事故的减少要依赖对驾驶执照管理的更严格要求。 C: 我认为增加考驾驶执照的难度不会降低交通事故。 D: 我认为为取得驾驶执照所提出的这些新的严格的要求并不能减少交通事故。

    I don't think that the new strict requirements for obtaining a driving license will result in a decrease in traffic accidents. A: 我不认为新的严格的没收驾驶执照的规章制度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减少。 B: 我不认为交通事故的减少要依赖对驾驶执照管理的更严格要求。 C: 我认为增加考驾驶执照的难度不会降低交通事故。 D: 我认为为取得驾驶执照所提出的这些新的严格的要求并不能减少交通事故。

  • 2022-06-09 问题

    有学者发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先秦),后来又发现刘向(汉)的《烈女传》有记载,“杞梁之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十日,而城为之崩。”唐代《杞梁妻》首次将故事时间移到秦朝时,并将“崩城”变成“崩长城”。这表明(  )A.历史研究可以采用民间故事,但必须详加考辨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史学研究必须通过考古获取第一手资料D.历史年代越近,人们对于历史的评价越客观

    有学者发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先秦),后来又发现刘向(汉)的《烈女传》有记载,“杞梁之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十日,而城为之崩。”唐代《杞梁妻》首次将故事时间移到秦朝时,并将“崩城”变成“崩长城”。这表明(  )A.历史研究可以采用民间故事,但必须详加考辨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史学研究必须通过考古获取第一手资料D.历史年代越近,人们对于历史的评价越客观

  • 2022-05-31 问题

    现在很多人形成了一种习惯,要找什么问题、线索、资料,不假思索就去打开搜素引擎。可是网上的信息往往真假参半,怎么能不加考辨就当作研究的依据呢?再说,这种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行为,并不助于思考力的提升,反而可能形成“偷”的惯性。人们理解某种事物,往往需要逐步去了解和熟悉,这过程可能有许多感性的认知,是重要的积累。如果过多依网上的结论,容易形成碎片式、拼贴式思维。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碎片化思维不利于人们感性认知的形成 B: 人们应增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辨识能力 C: 过于依互联网会阻碍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D: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理解事物的方式和途径

    现在很多人形成了一种习惯,要找什么问题、线索、资料,不假思索就去打开搜素引擎。可是网上的信息往往真假参半,怎么能不加考辨就当作研究的依据呢?再说,这种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行为,并不助于思考力的提升,反而可能形成“偷”的惯性。人们理解某种事物,往往需要逐步去了解和熟悉,这过程可能有许多感性的认知,是重要的积累。如果过多依网上的结论,容易形成碎片式、拼贴式思维。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碎片化思维不利于人们感性认知的形成 B: 人们应增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辨识能力 C: 过于依互联网会阻碍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D: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理解事物的方式和途径

  • 2022-07-24 问题

    《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阮元《十三经注疏》云:“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意义有什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

    《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阮元《十三经注疏》云:“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意义有什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

  • 1